《冬阳童年骆驼队》教案优秀

时间:2025-05-15 20:21:48
《冬阳童年骆驼队》教案优秀

《冬阳童年骆驼队》教案优秀

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,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,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。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冬阳童年骆驼队》教案优秀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《冬阳童年骆驼队》教案优秀1

教学目标:

1.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,理解“咀嚼”,领会“嚼”字在口语与书面语中的不同读法;通过教师范写,学生书空与练写结合的方法,牢记“嚼”字字形。

2.通过反复朗读、分角色朗读,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,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。

3.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,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。

教学重点:

通过反复朗读、分角色朗读,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,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。

教学难点:

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,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。

课时安排:1课时

教学过程:

(一)、谈话揭题,走进童年的记忆

1、谈话激趣:

师:童年是一首优美的小诗,是一支动听的歌,是一幅斑斓的画,随着时间的悄悄流逝,我们的心中肯定也留下了许多童年美好的回忆,那么在你的心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,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。(音乐)

2、小结谈话,引出课题:

师:的确,一个玩具,一只狗,一个人,一件事,都能唤起我们美好的童年记忆,这些记忆由于一颗闪光的珍珠永远地珍藏在我们的心中,时而闪发着耀眼的光芒。然而不同的人,不同的时代,不同的地点,带给我们的童年记忆也是不一样的。有一个中国台湾女作家,她叫林海音,她的童年是在老北京城度过的。后来去了中国台湾,于是她把自己在城南生活的童年故事写进了一本书,这本书叫《城南旧事》。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本书的序言——《冬阳·童年·骆驼队》

3、想像情境:

师:冬阳、童年、骆驼队,这三个词语组成了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,此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副怎么样的画面呢?

师:同学们脑海中留下的画面,其实也同样在林海音女士的脑海中无数次的浮现。你看,冬日下的骆驼队缓缓地走来,响着悦耳的驼铃声,童年的'往事再次重临“我”的心头。

(二)、初读课文,感受童年的美好故事

1、师: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,并根据提示思考相关问题。

投影出示:自由读课文,要求:1)读准字音,读通课文;

2)童年的哪些往事重临作者的心头?

2、交流:

师:童年的哪些趣事重临作者的心头呢?

(三)、再读课文,深深体会童年的美好回忆

1、师:童年的故事就如同美丽的画卷时刻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,而林海音的童年故事也那么有意思,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几十年前的老北京城南,去感受她那有趣的童年故事。请同学们细细地读课文,划出让你觉得最感兴趣的句子,然后在句子的旁边写写你的感受。

2、交流:

师:我刚才看到大家读得很投入,找得也很认真,有的同学划了一处,有的划了多处。我想第一次划下来的地方肯定是你们认为最有趣的地方。谁想先说?(随机出现相关句子)

生:1)“我”看骆驼咀嚼(课件出示下列句子)

我站在骆驼的面前,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,那样丑的脸,那样长的牙,那样安静的态度。它们咀嚼的时候,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,大鼻孔里冒着热气,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。我看得呆了,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。

师: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句子很有意思呢?(指3名学生自由的说说,并让他们读读)

假如你就是林海音,你现在就站在骆驼的面前,你正在看骆驼是怎样咀嚼草料的。请闭上眼睛,老师把这段文字读一读,你想象骆驼的样子,想象骆驼在咀嚼的时候,牙齿是怎样在动的。

(师朗读“我站在骆驼的面前……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”这一段文字。生闭上眼睛想像当时骆驼咀嚼草料的样子)

师:同学们,你们看见了什么?

生答

师:林海音就这样一直被那骆驼吃草料的样子深深地吸引了,就这样一直看着看着,看的时间久了,太入神了,觉得太有趣了,所以就看得呆了。看着看着,她好象就忘记了什么,觉得自己就是什么?

生齐答:骆驼。

师:现在你就是那不断咀嚼着草料的骆驼,一起来感受那份乐趣。

师:林海音忘记了周围的一切,觉得自己就是那头骆驼,所以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了。那么同学们,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,让自己入神、发呆的情境?

师:我想你们的童年趣事和林海音一样带给老师太多美好的回忆,现在,就让我们和童年的林海音一起再来感受骆驼咀嚼的乐趣吧!

师:各种原因使得已是成年的我对这种事情已经不感兴趣了,尽管我也是从儿童时代走过来的。林海音女士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四十二岁了,比老师的年龄还要大十几岁,你觉得她在写下这段往事的时候,她还会去学骆驼咀嚼吗?生齐答:不会。

师:正如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写到:“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,我也不会再做了”,请读一读这段文字。

出示下列文字,生齐读,课件出示:

夏天过去,秋天过去,冬天又来了,骆驼队又来了,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。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,我也不会再做了。

过渡:虽然,现在作者不会再去做这样的傻事了,但就是这样有趣的童年往事才带给我们带多的回忆,那么除了“我”看骆驼咀嚼这件事外,还有其他的趣事吗?

2)我”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(根据学生的回答,随机出现相关的句子)

课件出示:

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,我对爸爸说:“不是的,爸!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,没有一点点声音,你不是说,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,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?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,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,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,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。”

交流:谈谈你为什么说这段话比较有意思?

师:那么爸爸对骆驼挂铃铛是怎么解释的?你赞同谁的说法呢?为什么?

师:当爸爸听了“我”当时的想法,他想了想,笑了笑说:“也许,你的想法更美些。”此时,爸爸在想些什么呢?又为何笑呢?

其实爸爸也已经赞同了女儿的想法。想的那么天真,那么充满诗意,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作者这份充满诗意而童真的情感。

师:爸爸的那句“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。”让现在的林海音时常回忆起那美丽的往事,可童年那美丽的想法从现实的眼光来看可能不再有了,这就像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也已经不会再做了。就像她说的那句话:

夏天过去,秋天过去,冬天又来了,骆驼队又来了,但是童年却 ……此处隐藏8649个字……的事,人长大了,这些事不能再做了,如果你是林海音,此时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?你从“夏天过去……不会再做了”这段话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呢?

2、请你用一二句话来赞美一下美好的童年。

3、升华情感:童年是美好的,快乐的,它五彩斑斓,留给我们的只是一种美好的回忆。同学们,让我们珍惜时光,珍惜今天,让它也成为我们明天最好的记忆。如果人生可以重来,大家一定想回到童年,如果人生有第二个故乡,那一定也是我们的童年。下面让我们齐诵《童年,我心灵的故乡》来抒发我们此刻的感受吧!

师生齐读:《童年,我心灵的故乡》

我总是不断地怀想——童年的骆驼队缓缓地走来,踏碎了一地温暖的冬阳,悦耳的铃声打破了旅途的寂寞,至今还在遥远的梦中回荡。童年,我心灵的故乡。

我总是不断地怀想——那双清澈透明的眼睛,充满了好奇、天真和向往,在冬阳下学着骆驼咀嚼,驼背上载满了彩色的疑问与幻想。童年,我心灵的故乡。

我总是不断地怀想——那旧驼绒的袍子是否还需剪裁,只是那把童年的剪刀,连同城南的干冷的空气,早已不知去向。童年,我心灵的故乡。

我总是不断地怀想——心底流淌着深深的怀念,还有一丝淡淡的感伤,不管身处何地,走向何方,我依然执著地把美好珍藏。童年,我心灵的故乡。

五、课外拓展

同学们,不知不觉一堂课就过去了。最后,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,一本是林海音的《城南旧事》,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《童年》,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,大家可别错过了这些好书。

板书设计

6.冬阳·童年·骆驼队

《冬阳童年骆驼队》教案优秀6

教学目标

1、知识与能力目标: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。

2、过程与方法目标:理解课文,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,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。

3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:童年是值得眷恋的,要学会珍惜童年的美好时光。

课前准备

1、阅读林海音小说《城南旧事》,了解小说的大概内容。

2、准备歌曲《送别》和《童年》

教学流程

一、创设情境,整体感知

1、播放电影《城南旧事》主题曲《送别》。这首曲子不仅唱出了对离去朋友的不舍,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。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《冬阳·童年·骆驼队》,一起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。

2、回忆上节课的内容,作者抒写了童年的哪些事情呢?(课件出示)

⑴学骆驼咀嚼

⑵想象骆驼系铃铛

⑶冬春之交骆驼脱毛

⑷夏天不见骆驼影子

二、深入阅读,品味童年

1、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?请同学们自由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,同桌交流体会到什么。

2、课堂交流,随机指导。

(1)“那样丑的脸,那样长的牙,那样安静的态度。它们咀嚼的时候,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,大鼻孔里冒着热气,白沫子沾在胡须上。我看呆了,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。”

①从这句话中,你体会到了什么?(观察仔细,看得入神,天真幼稚)

②想想在什么情况下,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,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动起来,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?小组成员相互说一说。

③童年的时候对任何东西都充满好奇,看到从没看到的骆驼,作者怎样不看呆呢?可是三四十年过去,如今的作者还会因为骆驼而看呆吗?她还会在冬阳底下,学骆驼咀嚼吗?课文中哪儿告诉你呢?

(课件出示)“夏天过去,秋天过去,冬天又来了,骆驼队又来了,童年却一去不还了。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,我也不会再做了。”

在作者看来,这“学咀嚼”的事,实在很傻,因为这好奇的呆、入神的傻,只属于童年的作者。就让我们带着对童年往事的怀念,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。

(2)“夏天来了,再不见骆驼的影子,我又问妈妈:‘夏天它们到哪里去?’”

①从这句话中,你读懂了什么?(想念骆驼队,天真)

②童年的作者是那样天真可爱,一直想念着冬天的骆驼队,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,现在作者还会那么没头没脑就问出一句这样的话吗?课文哪儿告诉你呢?

(课件出示)“夏天过去,秋天过去,冬天又来了,骆驼队又来了,童年却一去不还了。”

③童年一去不复返了,那时的“我”很傻很可爱,让我们分角色朗读第11-14自然段,一齐体会“我”对童年的眷恋。

(3)“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?”

①讨论交流:先引导学生分别说清爸爸和“我”的不同观点,进而引发学生展开深入讨论,你同意谁的观点?为什么?你有自己的特别想法吗?

②从前的“我”的想象是那么的天真美好,可是——(引导学生读出“夏天过去,秋天过去,冬天又来了,骆驼队又来了,童年却一去不还了。”)现在的“我”是如此的想念童年啊,小组合作朗读第5-9自然段。

(4)“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,因为太不整齐了。”

①讨论交流:“我”为什么想拿起剪刀替它们剪一剪?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?(幼稚天真,心灵纯洁)

②现在的作者还会想为骆驼剪毛皮吗?因为——(引导学生读出“夏天过去,秋天过去,冬天又来了,骆驼队又来了,童年却一去不还了。”)

③对呀,春去冬来,骆驼队来了又去,但童年却一去不返了,作者回忆起这些往事时,心里会是怎样呢?(回味,眷恋,想把它们写下来,……)

让我们带着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念,有感情的朗读第10自然段。

三、怀念作者的童年,走进自己的童年

1、童年的那段日子一去不回来了,于是作者把从前的'事写下来,就成了《城南旧事》。她是怎样写的?让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第16自然段,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清形,前后同学交流一下。(童年那段日子永远留在作者的记忆里,让她怀念不已,回味不已。)

2、作者已经走过了自己的童年,并且对这段美好的童年生活无限眷恋,怀念不已。同学们现在正沉浸在属于自己的童年之中,学习了这篇课文,有没有引起你的遐想呢?你想起了自己童年生活的哪些趣事?伴随着《童年》的歌声,同桌之间交流。(放音乐《童年》)

四、推荐阅读,课外拓展

《城南旧事》记录了作者在北京城南悠悠的童年回忆,除了今天我们知道的冬阳里的骆驼队外,还有作者儿时的好伙伴妞儿,令作者好奇的惠安馆前可怜的“疯”女人秀贞等等,你们想读读他们的故事吗?

五、设置作业,读写结合(1、2为必做题,3、4为选做题)

1、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;

2、骆驼给“我”留下怎样的印象?请摘抄文中的有关语句;

3、仿照文中某一幅画面的写法,写一个童年片段;

4、推荐阅读《城南旧事》。

六、板书设计

冬阳·童年·骆驼队

学骆驼咀嚼

想象骆驼系铃铛怀念童年

冬春之交骆驼脱毛

夏天不见骆驼影子

《《冬阳童年骆驼队》教案优秀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